我自1999年大学毕业,就跟随我的老板——于保法院士学习和工作,于院士既是我的老板,也是我的恩师,更是我的人生导师。20多年的追随与观察,在我眼中他就是真正干事创业与做学问的那一派,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精英,各行各业都有,但为数不多,他不为名利,只为攻克癌症的志向,不遗余力的奋斗着,奋斗着。
他理念的突破是关键,我的老板于院士,除了他海内外的学历经历外,主要是他敢于突破一些医学观念的束缚,很多医学院的学生、乃至已经工作多年的医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这禁忌症那禁忌症的教育,以至于形成了前怕狼后怕虎,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学科,又具有很多现代科学与创新,即是现代科学又是传统医学,号召创新突破理念又受到传统的束缚,肿瘤治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科书始终以手术、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几十年未变,事实上,早就错了……。慢性炎症很容易导致癌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急性炎症可能有益于治疗癌症,于院士就积极抓住这一命题,开展研究,通过肿瘤内给药,让肿瘤的慢性炎症变为急性炎症,从而到达积极治疗的目的。我们教科书的炎症是红肿热痛,淋巴细胞浸润是一般性感染的概念,于院士将炎症变成肿瘤疫苗的概念,淋巴细胞内含有DC细胞即树突状细胞,传递肿瘤抗原的作用,使人体免疫系统反应,产生抗肿瘤作用。这一重大发现事实上已经改变了教科书的教条,这是于院士的重大理论突破。
他的技术突破是他理念突破的验证,使一组化学药物能够在肿瘤内部停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很多专家及团队奋斗,于院士几乎以一人之力获得突破,成功的实现让化疗药在肿瘤内长期停留,打破传统药物载体的模式,常规载体是将药物与载体在实验室内合成,然后用于瘤体自行缓释,药物常常失去控制,要么不释放,要么释放过快,于院士突破常规,用肿瘤组织自身作为载体,实现长期缓释药物,局部杀死肿瘤的效率提高几十倍。
于院士另一技术突破更为重要,他常说,他们那个年代学好哲学,就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利用敌人打敌人,不能让肿瘤白白死去,一定让他变为更有用的东西——肿瘤疫苗,针对肿瘤易复发、转移的特性,于院士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另辟蹊径找到相关的肿瘤半抗原,利用药物与肿瘤组织相互作用,使肿瘤抗原释放,同时,半抗原修饰肿瘤抗原,使其变为更强的抗原,即是肿瘤疫苗。所有这些理念,都被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数据证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出版专著,近期发表在lung cancer杂志上的英文文章,引起业界共鸣。5月20日又在《日本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发表了《肿瘤急性炎症可延长其生命的动物实验》。关键是有6万多病例的证实,生命得到延长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医学的多维度:生存率、有效率、生活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性高P ≤ 0.03,均已得到证明。近期的研究表明,治疗后病人血液的循环肿瘤细胞下降,意味着这种自体免疫作用可以独立的杀伤循环肿瘤细胞,完整的解释1953年Mole 发现的远端效应的机理,杀死一侧的肿瘤,另一侧的肿瘤也有反应。这一系列的科学研究与发现除了在国内期刊发表文章外,今年还将有很多英文文章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可见我的老板于院士初心未泯——科研创新、治病救人,攻克癌症、以业报国!实事求是的说,对一般专家教授来讲,在国内杂志发表一篇中文文章实属不易,别说在国际上发表这么多英文文章,真正验证了当年记者采访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教授对学生于保法的评价:“别人开医院是为了挣钱,保法开医院是为了科研,保法开创了民营医院从事科研的先河!“ 当年站在旁边听顾校长接受采访的我,还似懂非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懂了!
我的老板于院士,就是这样一位研究人员,很多社会兼职他并不在意,在意的是为世界抗癌方案贡献中国方案。
他作为一名医生,处处体现对病人的关怀,真正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想方设法减少病人的痛苦,既要考虑病人疗效还要想着如何为病人省钱。由于他母亲的两次患癌,他深深懂得病人的痛苦,对待病人如亲人,“谁给病人过不去,我就给谁过不去” 是他的治院法宝。
他作为我的老师,时时关心我们的成长,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几乎是手把手的教,我们一批年轻代已成长为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