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还能活多久?一个严肃且冰冷的话题。
当一纸癌症诊断降临之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往往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震惊、否认、崩溃、绝望、平静。而当患者最终归于平静的时候,大部分患者会问医生这样一个问题:“我还能活多久”。
这是一个难以给出精准答案的问题,但医生综合患者各方面实际情况,会有一个大致的判断和把握。那么,医生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
1、肿瘤的类型
比如说,100 个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过了5年,可能还有大约95人活得好好的;如果换成 100 个肝癌病人,可能5年后就只剩下不到 10 个了……
2、肿瘤的分期
癌症首次被发现和诊断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严重程度通常以原发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和是否已经发生扩散转移等指标加以反映,就是要对癌症进行分期。
我们常说的早期或晚期就是在说肿瘤的分期(当然,早期和晚期的说法并不是那么严谨);这要看肿瘤的大小和是否发生转移,来判断肿瘤进攻到了什么程度。
拿胃癌当个例子,癌症在胃里蔓延,就像进攻一座城池一样:早期癌可能像刚游过护城河(侵犯最浅层的胃粘膜),而晚期癌则已经拆毁了城墙(穿过了胃壁的肌肉),甚至已经沿着城市的交通线路混到了其他地方(转移了)。
3. 肿瘤的分级
肿瘤细胞和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表现出一定的异于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特征,也叫组织学特征。
在显微镜下看肿瘤细胞长什么样子,可以判断这个肿瘤的进攻速度大概有多快。
如果肿瘤细胞和组织接近于正常细胞和组织,这些肿瘤“分化良好”;
相反,失去正常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者为“低分化”或“未分化”。
通常分化越好的肿瘤生长和扩散速度越慢,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恶性程度低;相反,肿瘤生长和扩散速度越快,即恶性程度高。
例如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度低,治疗效果比较好,但甲状腺未分化癌、髓样癌,则恶性程度高,多在确立诊断时已经严重局部侵犯及远处转移,死亡率高。
4. 肿瘤细胞中某些特殊蛋白质
肿瘤中有一些特殊的标记,可以指示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
5. 病人的健康状况
越年轻、越健康的身体,会在生活质量和治疗方案上有越多的优势。
6. 治疗方法
规范的治疗方法,都是经过至少成百上千人的研究证实,确实可以提高生存率的,而不是“我隔壁老王的二叔找人开了一方,治好了”。
医生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可不可靠?
有学者通过整合以上几大因素建立临床生存预测模型,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临床肿瘤学专家进行评估,准确率也会波动在25%-70%。
因此,有国外专家这样评价预测模型的:“虽然各种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提高预测性,但不能盲目或极端化地理解预测结果。每一名患者都是独特的,我们只能观察而不能决定他(她)们的最终生存时间。”
预测生存期真的有意义吗?
生存期的预测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有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希望获得比较全面的信息,只有少部分患者希望获得所谓的“好消息”。另一项研究显示,98%的患者希望医生在传递预测信息时应秉持客观的态度,而全面准确的信息,可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合理安排人生的最后阶段,完成他们未了的心愿或任务,并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亦有专家认为预测癌症患者的生存期是最不人道的“科学”。毕竟,医生利用一些冷冰冰的数据轻易下判断,即便是背着患者,仅对家属下“判断”,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影响其原始的结果。
有研究表明,90%的癌症病人完全把自己交托给医生,他们的命运就像医生预期的那样:如果医生预期病人还能存活一年,那么大概一年之后死亡就会来临,因为病人相信这一点。
而另外的10%的癌症病人,把希望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积极地与疾病作斗争,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康复。最后,这10%的病人中,6年以后活着的还有90%!
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在医患及家属的共同努力下,奇迹是可以创造的。
和癌症患者及家属谈生存期,是一件非常沉重而矛盾的事。我们不应该反对预测生存期的价值,但也不能放大预测结果准确性。
有句俗话说,“人可以算命,但不可信命”,同样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被医生判了“死缓 ”,不应悲伤地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否则只会来得更早。而应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时刻自我正面性暗示、自我鼓励,掌握生命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