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肿瘤专家应于保法教授之邀来院交流治疗经验
引言: “你们不知道,其实治疗癌症可以很轻松。”昨天 ,来自台湾新生命肿瘤中心的杨友华教授做客济南保法肿瘤医院,为我们讲述了一堂生动的轻松抗癌课程。“对待肿瘤病人最重要的是care,是发自内心的照顾,要让患者感到舒适,感到惬意。”我院院长于保法教授发自肺腑的说道。
放疗犹如煎鱼
化疗好比用毒
杨友华是台湾临终关怀学创始人之一,台湾新生命肿瘤中心主任。用他的话说,经常会有医生把末期肿瘤患者推荐到他那里去医治。“有的病人进来的时候别的医生告诉我他还有七天,通过我们的治疗他成功存活了七十天甚至是七年。”
在杨友华看来他的定向放疗技术与于保法教授的缓释库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实现在的医生大部分都是照着书本来看病,他们在固定的思考模式之下去对待不一样的病人。一旦患者查出的肿瘤了医生首先就会建议去开刀,把肿瘤做掉。做掉之后就会建议患者做放化疗治疗。放疗呢,说白了就好像是煎鱼,你身体的这一面煎一煎、烤一烤,那后换另一面继续煎一煎。而化疗呢,就是毒杀细胞化疗,时间长了人体自然是受不了。”杨友华如是说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和于保法教授一样选择了另一条治疗肿瘤的道路,不再循规蹈矩、墨守陈规。
对于杨教授关于放化疗的说法,于保法教授笑着补充说:化疗的药物由以下几种组成:1、烷化剂,此类药物直接与DNA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直接杀灭细胞。2.抗代谢类、抗生素类以及一些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阻止细胞增殖周期各阶段活动,从而阻止产生新的细胞。3.激素类,通过调节内分泌的激素以阻止某些激素依赖性肿瘤(组织)的生长。但这些成分又对人体构成伤害,这对肿瘤患者来说既是体能的浩劫,也是新病的起源,有的药物甚至就是致癌物,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长期化疗导致的第二种癌症。所以,经过化疗的患者往往立即出现严重体衰,甚至出现多种并发症,最终越治病越多,越治病越重。
多变的癌症要用多变的方法处理
杨友华教授的癌症治疗技术和于保法教授的技术似乎都有那么一点点相似之处。面对我们对于技术相似之处的疑问,于教授笑着说:“我们可能不照本宣科吧。”
我们了解到,其实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大部分患者本身并没有医学知识,自己根本不可能在各种疗法中做出选择,现在大部分患者选择常规治疗其实是医生帮助选择的结果。患者从一开始检查、确诊开始,就不断的被灌输癌症治疗的三大常规手段,首先手术,不能手术就要进行常规放疗、化疗。时间长了,患者从心理上就形成常规治疗的惯性了。医生在接诊癌症患者的时候,应该将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都告诉患者,常规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医生有责任向患者推荐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通过加大放化疗剂量、扩大切除范围等方法继续对患者施行常规治疗。
而缓释库疗法实际上是肿瘤靶向治疗新技术。于教授侃侃而谈:“简单说,它就是机械性的靶向治疗,在先进的影像设备(CT、B超或内镜)导引下,将带芯穿刺针自皮肤或内镜活检孔直接穿刺入肿瘤中心,将更为有效的抗癌缓释液所溶抗癌药物,通过穿刺针匀速缓慢注入肿瘤内,使药物在肿瘤内达到良好分布状态,客观上是将肿瘤泡在高浓度的药液中。该方法定位准确,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同时由于缓释库治疗的创伤性小,缓释药物大部分停留在肿瘤内,所以缓释库治疗不仅适用于早期可以免除手术的肿瘤患者,还适用于中晚期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快速地去除肿瘤。”
照顾到患者舒适是医院的宗旨
谈到高兴的时候,于保法教授忍不住高声用英文回敬杨教授的言论。“care,这个词,绝对不能够看他的表面意思。对待患者不仅仅是照顾照看这么简单,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爱。不是简单的帮助患者可以晚上睡着了,可以吃饭了这样的医护服务,而是让患者彻彻底底发自内心的感到舒适,那时候你就会看到那些本来被病魔折磨的异常痛苦的患者脸上洋溢着一种舒服的微笑,那时候你就做到了真正的care。”
杨友华教授简历:
杨友华教授,毕业于英国韦尔斯大学,先后担任台湾马偕医院肿瘤科主任、台湾桃园医院肿瘤科主任、圣马尔定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副理事长,并创办了台湾著名的新生命肿瘤中心并担任执行长。专业从事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多年,在国内外肿瘤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长期的肿瘤临床治疗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肿瘤治疗方法,创造了大量的肿瘤治疗奇迹!
杨教授痛恨传统医学没有留下妈妈的生命。他学医、从事肿瘤放射治疗专业,看到了肿瘤单一治疗是没有希望的。所以,他立志要开拓探索出一条整合医学、跨学科、打破常规治疗的新思路,其治疗理念、思路和于保法教授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