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种治疗方法都未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及难忍疼痛,而且患者要承担癌症死亡率高、医疗费用昂贵的压力,病人会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病人接受现实后,承认病人角色,情绪稳定,对死亡已不恐惧,专注于自己的症状,处于无助、绝望状态。
癌症患者出现上述心理后若能及时而恰当地予以消除,尤其是在接受手术、化疗和放疗时,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心理调节,对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也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1.科普癌症基本常识
减轻病人身心痛苦,首先要清除“不治之症”的影响,医护人员要用科学的解释,说明疾病的一般知识,如病因、症状及预后,让患者正确认识癌症的自然病程,采取积极的态度,告诉他们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许多中、晚期的癌症,目前的治疗手段和疗效亦在不断地突破和提高,让病人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
2.建立信任关系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以诚相待,讲明疾病的发展规律,现代的医疗手术所能达到减轻或治愈的程度,并保证治疗不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等,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向患者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并非独自面对不幸,医生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你,让他们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是能够治好的,医生会有办法的,增强患者的求生信念。对顾虑重重患者,要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可导致病情恶化,使其从多思多虑中解脱出来。
3.增加信心 消除恐慌
在病人的心中,常常希望吃药后“立竿见影”,手术后手到病除。但是愿望归愿望,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尤其是癌症这种疾病,属于顽症之列,不可能是速战就能速决的。病人如果因此产生了焦虑心理,失去了治疗信心,会使病情更为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多与病人交流,告诉病人为达到他们的要求,会尽一切努力,要稳定病人的心理、情绪,提供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4.理解 陪伴
医务人员应理解病人的痛苦,给病人更多的抚慰,允许病人发怒,让病人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更多的给予心理上的满足。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向病人提供充满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总之,大多癌症患者基本符合以上心理变化过程,但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方面也存在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个体化差异。